“心中有片海”的摄影家,助力“美丽经济”成为家乡的一大产业
霞浦,以海上霞光闻名全国的滨海小城,是福建海岸线最长的县。错落的岛屿、生猛的海鲜,以及勤劳质朴的渔民,是这里最生动的名片。而将这一片宝藏之海推向世界的是摄像家郑德雄。
东南卫视“海洋季风”通栏节目带,3月16日18:00《心中有片海》,带你看郑德雄镜头中的山海画境。
每天傍晚,当落日余晖铺满海面,围拢在霞浦海边的摄影爱好者们,齐刷刷举起镜头,记录当下。
郑德雄也在当中。尽管他聚焦这片海已有20多年,依然认真而专注。在他看来,霞浦变化万端,是怎么也看不够、拍不够的。
郑德雄是福建省摄影家协会的副秘书长、霞浦县摄影协会主席。从小爱好摄影的他,长大后更是将摄影作为了自己的事业。
生于斯、长于斯,郑德雄对于霞浦这片海,有着日积月累的观察,对于海上光线和潮汐的变化了如指掌,知道在什么时间、什么角度,才能获得最满意的光影效果。
他走遍了霞浦全部海岸线,拍滩涂,拍渔民,也拍霞浦的田园牧歌。
他的作品,构图大气,色彩浓烈。光影在他作品中,已成为了被熟练运用的语言。
几年沉淀,郑德雄的滩涂系列作品在各大摄影比赛上频频获奖。他用一种诗情画意的方式,帮家乡打响了知名度。
他的滩涂摄影作品在全国走红后,不少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,向郑德雄学习摄影技巧,郑德雄也非常乐意分享自己的心得。于他来言,比自由创作更重要的,是将家乡的海洋文化推广出去。
2004年至2007年,是霞浦滩涂文化开发取得突破性成果的4年。在政府的帮助下,霞浦形成了摄影文旅产业。
霞浦摄影文旅版图中,有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:杨家溪。
以前,这本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贫困村。早年间,郑德雄来到这里采风,意外发现此处风景如画,就萌生了将这里打造成摄影景区的想法。经过一番精心策划后,他的梦想实现了。
郑德雄利用古榕树天然的枝叶和人造烟雾,营造出了阳光下的丁达尔效应。他还邀请村民装扮成原始农夫的样子,以还原出诗意田园景象的静谧美好。



如今,郑德雄的身份已从创作者转变为了“旅游大使”。他热情地接待五湖四海慕名而来的游客们,带他们体验原本只存在于照片里的风景。
时光,如海浪般翻涌前行。20多年前,摄影是郑德雄的职业,如今,则是他对家乡爱的表达。